至小无内 |
至:极。小到极点,内无余隙 |
至孅至悉 |
孅:通“纤”;悉:详尽。形容极其细致周密 |
至大无外 |
至:极。大到极点,外无以加 |
至关重要 |
指具有特别重大影响或后果 |
至公无私 |
至:极,最;公:无私。公正到极点,丝毫没有私心 |
至公无我 |
至:极,最;公:无私。公正到极点,丝毫没有私心 |
至信辟金 |
至信:最信实,最真诚;辟:排除;金:古人用作信物的金玉之类。指最大的诚信无需借用金玉之类的信物 |
至仁无亲 |
道德高尚仁慈的人对待万物一视同仁,无亲疏之别 |
至仁忘仁 |
至仁:最大的仁德。指仁到了极点反而忘掉了仁。比喻事物到达顶点容易被忽略掉 |
至人遗物 |
至人:思想道德修养很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能舍弃财物 |
至人无己 |
至人:指道德修养极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能忘掉自己,适应客观 |
至交契友 |
至:极,最;契:投合。交谊最深而又情投意合的朋友 |
至于此极 |
至:到。到了这般绝境。指痛苦到了极点 |
职名早投 |
职名:官员的履历。把官员的履历早些呈上。指新皇帝嗣位后,官员们呈上职名,等待封赏。比喻企求升官 |
职务繁杂 |
指担任的事务烦琐杂乱 |
置酒高会 |
置:设,办。举行盛大宴会 |
置诸度外 |
置:放;度:打算。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放在心上 |
置而不问 |
置:设置。对设置任命的官员放在一旁不再过问。指对事情不加过问 |
置水之清 |
置:放。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
置水不漏 |
置:安放。放着的水一滴也不漏掉。形容说话行事缜密,毫无差错 |
置棋不定 |
置:放。指下棋时不知怎样下子才好。比喻遇事犹疑不决 |
置于死地 |
置:安放;死地:无处可走的地方。把对方置于灭亡的境地。比喻彻底击败对方 |
置之弗论 |
置:放着;之:代词。放在那儿不管 |
置之不问 |
置:放着;之:代词。放在那儿不管 |
置之不论 |
置:放着;之:代词。放在那儿不管 |
织锦回文 |
织锦:以五色丝纺织。绣在锦缎上的回文诗。指情诗或书信 |
纸贵洛城 |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
纸田墨稼 |
稼:种田。以纸为良田,以墨为稼穑。指勤于著述 |
纸上谭兵 |
谭:同“谈”。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
纸上空谈 |
指不切实际的空论 |
窒隙蹈瑕 |
窒:塞;蹈:踩;瑕:瑕疵。塞入缝隙,踩住缺处。比喻利用对方的弱点或乘对方的间隙进行活动,乘机谋取自己利益或对付他人 |
秩序井然 |
井然:形容整齐。仔细整理或安排好的有序场面 |
知鱼之乐 |
乐:欢乐。比喻善于体会物情 |
知高识低 |
知道高低大小。指懂道理,识大体,说话、做事有分寸 |
知音谙吕 |
谙:熟悉;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泛指音乐。指深通乐律 |
知音识趣 |
趣:情趣。形容朋友间十分了解、意趣相投 |
知音识曲 |
指通晓音乐 |
知难行易 |
易:容易。懂得事情的道理难,而实行却比较容易 |
知难而行 |
明知困难却仍然去做 |
知错就改 |
知道自己错了就立即改正 |
知遇之荣 |
知遇:得到赏识或重用。指受到赏识和重用的荣宠 |
知遇之感 |
知遇:得到赏识或重用;感:感激。对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感激 |
知足无求 |
人知道满足就不会有过多的贪求 |
知足常足 |
人没有过多的要求就能时常觉得满足、快乐 |
知足之计 |
指以知道满足为处世应变的计策 |
知足不殆 |
殆:危险。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危险 |
知行合一 |
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 |
知而故犯 |
故:故意。知道不对,却故意违犯 |
知而不言 |
明明知道而不说 |
知而不争 |
明知是非而不据理力争。多指不坚持原则 |
知章知微 |
微:细微。既能看出事物的隐微征兆,也能看清其显著现象 |
知白守辱 |
知白:明辨是非。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暧昧 |
知生之民 |
知生:求生存。指在与自然界斗争中求生存的远古人民 |
知物由学 |
指要认识事物、获得知识,就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 |
知止不辱 |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 |
知根知底 |
指有较深入的了解 |
知机识窍 |
窍:比喻事情的关键。掌握时机和关键。形容人机灵 |
知机识变 |
机:时机。指能了解、掌握时机,识别、适应时局的变化 |
知时识务 |
务:事。能看清当时的大势并了解世事,不去违背 |
知无不尽 |
凡是知道的没有不尽说的。形容发表意见毫无保留 |
知无不为 |
为:做。知道是应该做的就一定去做,形容尽心竭力 |
知文达礼 |
达:懂得。有才学,懂礼仪 |
知效一官 |
知:同“智”,才智;效:胜任。才智能力可以胜任一官之职 |
知情识趣 |
趣:情趣。懂得人情,善体贴,通达情趣 |
知情不报 |
知道情况而不报告,特指没有犯罪的人主动地或被动地对当局隐匿别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为 |
知恩必报 |
知道受到了恩惠就必定要报答 |
知心知意 |
指彼此了解,心意投合,相互关心备至 |
知心着意 |
指彼此了解,心意投合,相互关心备至 |
知心可腹 |
可:合宜。彼此了解,情投意合 |
知微知章 |
微:细微。既能看出事物的隐微征兆,也能看清其显著现象 |
知幾其神 |
幾:幾微,细微。指人能够预知事情萌发的细微迹象,就能与神道相合 |
知希之贵 |
知道的人少,可见不同于一般的普通人,因而是可贵的 |
知小言大 |
知:通“智”。聪明才智不济,说话口气却很大 |
知安忘危 |
只知道过太平日子而忘记了危险的时候 |
知天知地 |
指知天时,通晓地利 |
知命安身 |
命:命运。服从命运,安于自身所处的地位 |
知出乎争 |
知:智慧,知识。争:斗争,竞争。智慧从斗争中得来 |
知冷知热 |
关心痛养起居,照顾周到细致 |
知书通礼 |
有才学,懂礼仪 |
知书识礼 |
有文化,懂礼貌 |
知书识字 |
指有文化修养 |
知书知礼 |
有才学,懂礼仪 |
知书明理 |
有才学,懂礼仪 |
知义多情 |
义:情义。懂得情义,富于感情 |
知不诈愚 |
知:通“智”。聪明人不欺诈老实愚昧的人 |
直道守节 |
节:节操。处事公正,遵守节操 |
直道事人 |
事:侍奉,服侍。正直无私地对待别人 |
直道不容 |
容:容受。按正直的道理行事而不被社会容纳 |
直言骨鲠 |
直言:正直的言论;骨鲠:鱼骨卡在喉咙里。直话如不说出来,就像鱼骨卡在喉咙里般难受。比喻为人耿直,敢于直言,气节刚正 |
直言谠议 |
谠:正直。指正直的言论 |
直朴无华 |
华:文采。质朴而没有文采 |
直性狭中 |
直性:性格直爽;狭中:心中狭隘。直性子,小心眼,搁不住事。指没有宽容人的度量 |
直壮曲老 |
老:引申为衰,气馁。理直气壮,理曲气馁 |
直吐胸怀 |
直率而不加掩饰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
直冲横撞 |
任意乱冲乱撞,毫无顾忌 |
直入云霄 |
云霄:指天空。直冲云天。形容歌声高亢嘹亮 |
瘈狗噬人 |
瘈:疯狂,特指犬发狂;噬:指疯狗咬人。比喻坏人非常疯狂,肆意闹事、破坏 |
疐后跋前 |
疐:同“踬”,颠踬;跋:踏,踩。比喻进退两难 |
炙鸡絮酒 |
用一只鸡和棉絮渍酒祭奠。指悼念故人,祭品虽薄而情意很深 |
知以藏往 |
知:通“智”,机智。机智则善于积累往日的经验,以为来日的借鉴 |
知今博古 |
贯通古今。知识渊博 |
知人料事 |
能识别人才,预料事情的变化 |
知人待士 |
指对待人的态度好 |
知人善察 |
察:观察。善于识别观察人才 |
知人则哲 |
哲:聪明。能识别人才是明智的 |
知人之鉴 |
能看出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 |
知人之术 |
术:手段。指能识别人的才能和品行的眼光 |
直言尽意 |
直爽地说出全部的意思 |
直言危行 |
危:高耸的样子,引申为端正,正直。正直的言论和行为 |
直节劲气 |
劲:强。指气节正直,操守刚劲 |
直而不肆 |
直:平直;肆:放肆。指耿直而不放肆 |
直而不挺 |
指做事按正直之道而行,但能有变通 |
炙手而热 |
炙:烤。比喻权势大,气焰盛 |
炙凤烹龙 |
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 |
治阿之宰 |
泛指有才能、治理政务有方的官吏 |
治谱家传 |
谱:表册;治谱:指记载治理地方方略的书册。指父子兄弟居官都有治绩 |
治气养生 |
治气:修养气度。指修养精神,保养身体 |
治国齐家 |
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 |
治兵振旅 |
兵、旅:泛指军队。整训军队,振作士气 |
治兵以信 |
治兵:管理军队,训练军队。指要用信义来统驭军队 |
治乱扶危 |
治:治理。治理乱世,扶持危局 |
治乱安危 |
使纷乱的社会得到整治,危急的局势得以安定 |
治乱存亡 |
安定、祸乱、存续、灭亡,指国运的各种情况 |
治乱兴亡 |
安定、祸乱、兴盛、灭亡,指国运的各种情况 |
治不忘乱 |
国家大治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发生动乱 |
止足之戒 |
止:懂得适可而止;足:知道满足;戒:戒心。指要以知止和知足为戒,不要不知满足 |
止渴饮鸩 |
鸩:毒酒。比喻只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
止戈之武 |
戈:兵器。能平息战乱,停止使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功 |
止循资序 |
止:只,仅;循:顺着,引申为沿袭,依照;资序:论资排辈。指只靠资历 |
栉发耨苗 |
栉:梳理;耨:除草。梳头发,除杂草。比喻事情利多害少 |
枝木之冠 |
冠:帽子。冠多华饰,好像树木的繁枝 |
枝叶旁牒 |
牒:记载宗族的谱牌。比喻旁系亲属 |
智过万人 |
智:才智。形容才智极高 |
智珠在握 |
智珠:佛教指本性的智慧。比喻人有很高的智慧 |
智尽力穷 |
智慧和能力都已用尽 |
智名勇功 |
智:智谋,谋略;勇:勇力。形容人文武全才 |
智勇兼备 |
智:智谋。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
旨酒嘉肴 |
旨:味美;嘉:好,美;肴:荤菜。指美酒好菜 |
支离繁碎 |
支离:分散。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 |
支离拥肿 |
支离:分散。指分散的东西聚合在一起 |
支左屈右 |
左:左手;屈:弯;右:右手。伸左手,弯右手。指射箭的姿势。 |
支吾其辞 |
支吾:言辞不清。指言语含糊,搪塞应付,不肯爽快地道出实情 |
支叶硕茂 |
树的枝叶硕大茂密,比喻子孙繁盛 |
支叶扶疏 |
形容树木长势良好,颇为繁盛。也形容家族繁盛,子孙满堂,还可形容文章内容充实 |
擿植索涂 |
谓盲人以杖点地摸索道路。常喻暗中求索。同“擿埴索涂”。 |
擿奸发伏 |
揭露举发隐秘的奸人和坏事。 |
擿埴索途 |
指盲人以杖点地摸索道路。常喻暗中求索。同“擿埴索涂”。 |
擿埴冥行 |
擿埴:敲地。指盲人用杖点地探求道路。比喻暗中摸索,事不易成 |
擿伏发隐 |
擿:揭露。伏:隐藏。发:揭发。隐:隐蔽。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亦作“擿奸发伏”、“擿伏发奸”。 |
擿伏发奸 |
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 |
摭华损实 |
摭:摘取;华:同“花”。摘取花朵,损失果实。比喻只重表面,忘记实质 |
掷果盈车 |
盈:充满。比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 |
掷地之材 |
指能写出文辞优美、声调铿锵的好文章的人才 |
指顾间事 |
指:用手指;顾:回头看。用手一指或回头一看的瞬间。比喻时间十分短暂 |
指顾之际 |
指:用手指;顾:回头看。用手一指或回头一看的瞬间。比喻时间十分短暂 |
指顾之间 |
指:用手指;顾:回头看。用手一指或回头一看的瞬间。比喻时间十分短暂 |
指腹裁襟 |
指腹:双方父母为腹中的胎儿预订婚姻;裁襟:男女幼年由父母代订婚约,怕长大后不相认,将衣襟裁为两幅作为凭证。指婚约 |
指腹成亲 |
孩子尚未出生,在母腹中即由双方家长订立婚约 |
指腹割衿 |
指腹:双方父母为腹中的胎儿预订婚姻;割衿:男女幼年由父母代订婚约,怕长大后不相认,将衣襟裁为两幅作为凭证。指婚约 |
指腹为亲 |
孩子尚未出生,在母腹中即由双方家长订立婚约 |
指画口授 |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 |
指点江山 |
指点:批评;江山:指国家。指批评国家大事 |
指水盟松 |
盟:盟誓。指着流水、松树盟誓。形容情谊之深 |
指槐骂柳 |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是骂乙 |
指日可俟 |
指日:可以指出的日期。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
指敌忘身 |
指敌:与敌人作战。与敌人作战,要舍生忘死,勇于牺牲 |
指指点点 |
指给人点化或背后评论人 |
指指戳戳 |
指在人背后用手指点着说 |
指山卖岭 |
比喻不着边际的空谈 |
指奏相反 |
指奏:旨趣。旨趣相反,各执己见 |
指天说地 |
指着天说到地。形容无所不谈 |
指天誓心 |
指着天,对心起誓。指意志坚定或对人忠诚 |
指古摘今 |
摘:选取。指摘古今。形容才气纵横,议论锋利 |
指南打北 |
指着东方打西方,打得别人防不胜防 |
指佞触邪 |
佞:花言巧语的小人;触:冲撞。指斥奸小,抵制邪恶 |
指东骂西 |
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是骂乙 |
指东打西 |
指着东方打西方,打得别人防不胜防 |
指不胜数 |
不胜:不能承受。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形容为数很多 |
指一说十 |
指着一说成是十。形容存心夸大事实 |
执经叩问 |
叩问:询问。拿着经书,向人请教。指虚心向人学习 |
执法无私 |
执行法令非常坚定,毫不动摇 |
执法不公 |
拒绝公正,在实施法律中的不公正 |
执斧伐柯 |
指做媒 |
执意不回 |
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依从别人 |
执一而论 |
执一:固执一义,不知变通。只抓住一点或一个方面就进行评论 |
志高行洁 |
志向美好高洁,品行端正严肃。指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 |
志趣不凡 |
不凡:不寻常,不平凡。志向很不平常。形容超凡 |
志诚君子 |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形容志行诚笃的人 |
志虑忠纯 |
志虑:意志和心思。指忠心耿耿,坚贞不二 |
志气凌云 |
凌云:直上云霄。志气直上云霄,形容志向高远、意气豪壮 |
志枭逆虏 |
袅:悬头示众,引申为消灭;逆虏:敌人。指立志消灭敌人 |
志志诚诚 |
真心实意 |
志存高远 |
指立志很高远,有雄心壮志 |
志大量小 |
志:志向;量:度量,胸襟。抱负很大,而胸襟狭隘 |
志大才短 |
志:抱负。指人志向大而才能不够 |
志同气合 |
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
志同心合 |
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
志冲牛斗 |
牛斗:牵牛星与北斗星。形容人的气势很盛 |
志冲斗牛 |
斗牛:牵牛星与北斗星。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
徵羽之操 |
徽、羽:古代音乐五音中的徵、羽二音;操:琴曲的一种。指音调高雅的琴曲 |
只鸾单凤 |
只:独,单;鸾:传说中风凰一类的鸟。没有配偶,孤零的一个 |
只鳞片甲 |
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
只轮莫返 |
只:一个。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 |
只谈风月 |
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 |
只手空拳 |
只:单。指单有一双手而没有武器 |
只手擎天 |
擎:举。一只手能把天举起。形容本领很大 |
只手单拳 |
只:单。比喻一个人力量弱小 |
之子于归 |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铮铮不屈 |
铮铮:响当当。响当当宁折不弯。形容人坚强不屈,有骨气 |
郑声乱雅 |
郑声:春秋时郑国的音乐,靡靡之音;雅:庄严的雅乐。郑国淫靡的声乐扰乱了庄严的雅乐。比喻以邪侵正 |
郑卫桑间 |
郑卫:春秋时郑、卫二国;桑间:在濮水之上。指淫秽的亡国之音 |
郑卫之曲 |
郑卫: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
郑卫之声 |
郑卫: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
蒸蒸日进 |
蒸蒸:兴旺发达。形容事业等兴旺发达,一天天向上发展 |
蒸蒸日盛 |
蒸蒸:兴旺发达。形容事业等兴旺发达,一天天向上发展 |
蒸沙作饭 |
要把沙子蒸成饭。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 |
睁眼瞎子 |
比喻文盲 |
睁目张须 |
瞪起眼,胡须竖起。形容怒气冲天的神态。 |
只影孤形 |
只:单。形容孤单一人 |
只影单形 |
只:单。形容孤单一人 |
只字片言 |
只:一个。指零星的文字和言语 |
只凤孤凰 |
只:独,单。没有配偶,孤零的一人 |
症结所在 |
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事情或问题的关键所在 |
狰狞面貌 |
狰狞:样子凶恶。形容面貌凶恶可怕 |
狰狞面孔 |
狰狞:样子凶恶。形容面貌凶恶可怕 |
狰狞可畏 |
狰狞:状貌凶恶。状貌凶恶,让人畏惧 |
正道直行 |
按照正道行事 |
正道坦途 |
坦:平而宽广。直而平坦的大道。比喻方向正确,前途光明的道路 |
正谏不讳 |
正谏:正言劝谏。指正言劝谏,毫不隐讳 |
正襟安坐 |
正襟:正一正衣襟。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
正色立朝 |
正色:态度严肃而不可侵犯;朝:朝廷。比喻不谄媚阿谀和不畏强暴的人 |
正直无阿 |
阿:曲从,迎合。为人处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 |
正直公平 |
公正不偏,处事公道 |
正点背画 |
元代供状文书主管者用朱笔在书首点点,书尾画钩,然后让供状人在书背画押。指民间订立文书契约,有关人看过在背面签字画押 |
正气之歌 |
形容无私无畏、刚正不屈的精神 |
正正当当 |
合情合理 |
正本溯源 |
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溯:寻找。从根本上整顿和寻找原因 |
正大高明 |
形容为人正直,学识高超 |
正大不阿 |
正大:光明正大;阿:迎合。光明正大,不循私迎合权贵 |
正复为奇 |
正:正常;奇:奇特。指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转化,正常可变为奇特 |
正名责实 |
正:端正。辨正名称以符合实际 |
正儿八经 |
正经,严肃而认真 |
正义凛然 |
凛然: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形容极威严的英雄气概,使人敬畏 |
正中其怀 |
正:恰好;中:投合。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 |
整齐划一 |
整齐:有条理,不凌乱;划一:一致,一样。指有条有理,全都一样 |
整顿乾坤 |
乾坤:指天地、阴阳等。指治理天下,使混乱的局面转变为安定 |
整衣危坐 |
危坐: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
整整齐齐 |
保持整洁和有条不紊 |
整军饬武 |
整顿军队,治理武备 |
政荒民弊 |
荒:荒废,荒乱;弊:劳困,困疲。政治荒乱,百姓困疲 |
政清狱简 |
狱:讼事。政治清明,刑狱简省 |
政平讼理 |
政平:政治平允;讼理:讼案得到合理的处理。指政治清明 |
政平讼息 |
政平:政治平允。指政治清明 |
拯溺救焚 |
溺:落水者;焚:被困在火中的人。比喻救人于危难之中 |
拯危济困 |
济:拯救。扶持、救济有危难和困苦的人 |
拯危扶溺 |
溺:落水者;危:危乱,指动乱中的国家。拯救、帮助受难的百姓和动乱中的国家 |
征贵征贱 |
征:征兆。征贵:涨价的征兆;征贱:跌价的征兆。指价格波动的征兆 |
征敛无期 |
敛:收,聚。指统治者向人民无限度地征收钱粮财物 |
峥嵘轩峻 |
峥嵘:特出。轩:高。形容气象宏伟,气派很大 |
峥嵘崔嵬 |
峥嵘:高峻的样子;崔嵬:高耸而参差不齐的样子。形容山势高峻险恶 |
争长黄池 |
长:年高,盟长;黄池:春秋地名,今河南省封丘西南。春秋时,吴王夫差会晋定公于黄池,吴、晋争为盟长。指比较高低,力争占据上风 |
争长相雄 |
争相为长为雄 |
争长争短 |
计较细小出入,争竞利害得失 |
争荣夸耀 |
争荣誉炫耀自己 |
争红斗紫 |
形容百花争艳 |
争斤论两 |
指在细枝末节上与人相争理论 |
争妍斗奇 |
形容百花盛开,竞相化美 |
争奇斗异 |
竞相争斗,标新立异 |
争天抗俗 |
与大自然斗争,同落后的风俗习惯抗衡 |
争多竞少 |
为得到的多少而争吵。形容斤斤计较 |
争名逐利 |
争要名誉,侵夺贪求财利 |
争光日月 |
指人的精神或事业可以同日月比光辉 |
争先士卒 |
士卒:士兵。指作战勇敢,都争先在前 |
震风陵雨 |
指疾风暴雨 |
震撼寰宇 |
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
震慑人心 |
震慑:震惊恐俱。使人们受到震动而害怕 |
震天骇地 |
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
震天铄地 |
震:震动;铄:照亮。震动和照亮大地。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某一事件令人惊骇 |
震天撼地 |
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
震主之威 |
威:威势。使君主畏忌的威势 |
镇定自若 |
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 |
针针丛棘 |
针针:形容荆棘的刺尖锐如针。在带着像针一样尖刺的一丛丛的荆棘下面,形容环境恶劣 |
赈贫济乏 |
赈:救济。救济和帮助穷困的人 |
贞节牌坊 |
古时用来表彰女性从一而终的门楼。指坚贞不二的标志 |
贞夫烈妇 |
贞:坚贞。封建社会对保持操守贞节而宁死不屈的男子和妇女的美称 |
箴规磨切 |
箴规:规谏,劝戒;切:切磋。互相批评,互相帮助 |
真真实实 |
指十分真实可靠 |
真真假假 |
指真假难辨 |
真山真水 |
形容风景特别优美的山水 |
真实无妄 |
妄:荒诞、荒谬。形容真实可靠,绝不荒谬 |
真假难辨 |
辨:辨别。真假分辨不清 |
真伪难辨 |
辨:辨别。真假分辨不清 |
真人真事 |
生活中的实际人和实际事 |
甄烦就简 |
甄:鉴别。甄别繁冗的,采用简便的 |
甄才品能 |
甄:甄别。甄别才干,品评能力 |
珍藏密敛 |
敛:收起。非常珍重,严严实实地收藏起来 |
珍肴异馔 |
肴:做熟的鱼肉荤菜;馔:饭食。珍贵而奇异的食物 |
珍羞美味 |
珍贵的食物。珍重而鲜美的食物 |
珍楼宝屋 |
珍奇的楼阁,华丽的房屋。指富丽豪华的建筑物 |
珍味佳肴 |
在味觉和嗅觉上极令人喜欢的食物 |
珍产淫货 |
淫货:诱人欲得的奢侈品。指珍贵的特产和诱人的奇货 |
榛榛狉狉 |
棒棒:草木丛生的样子;狉狉:兽群狂奔的样子。形容尚未开化的原始状态 |
枕籍诗书 |
枕籍:纵横相枕而卧。比喻沉溺于诗书之中,没有真本领 |
枕干而寝 |
干:盾。枕着盾牌睡觉。形容复仇之心急切而坚定 |
斟酌损益 |
斟酌:考虑;损:减少;益:增加。仔细考虑,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
振鹭在庭 |
振鹭:振动翅膀的白鹭。白鹭群飞,集于庭中。比喻远方贤士纷纷前来,朝廷人才济济 |
振鹭充庭 |
振鹭:振动翅膀的白鹭。白鹭群飞,集于庭中。比喻远方贤士纷纷前来,朝廷人才济济 |
振衣提领 |
振衣:提起衣服。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 |
振聋启聩 |
聩:耳聋。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和醒悟。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指力量强大 |
振缨王室 |
振缨:弹冠,出仕。指入朝做官 |
振缨公朝 |
振缨:弹冠,出仕。指入朝做官 |
振缨中朝 |
振缨:弹冠,出仕。指入朝做官 |
振笔疾书 |
振:挥动;疾:迅速。挥动笔杆,急速地写起来。形容文思敏捷或写字的速度很快 |
振民育德 |
振:通“赈”,救济。指接济、帮助人民,涵养自己的德性 |
振旅而归 |
振旅:整军,休整部队;归:返回。军队作战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而返回。指部队作战胜利归来 |
振国之患 |
振:拯救;患:灾难,祸患。拯救国家的祸息 |
振古如兹 |
振古:往古,自古。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
振作有为 |
振作精神,有所作为 |
遮遮掩掩 |
指要隐瞒某种真相而行为不爽利 |
遮羞包丑 |
指掩盖感到羞耻和丑陋的东西 |
遮天压地 |
形容数量多。形容来势凶猛,弥漫充满于天地之间 |
辙鲋之急 |
辙鲋:陷在干涸车辙中的鲫鱼。比喻因厄迫身 |
辙环天下 |
辙:车轮碾过的痕迹。乘车环游天下 |
赭衣满道 |
赭衣:赤褐色衣服,古代囚犯。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形容罪犯很多 |
詟谀立懦 |
指使谄谀者知所畏忌,怯懦者知所自立。 |
折角之口 |
形容人口才很好,善于辩论 |
折节礼士 |
屈己待人,尊重有见识有才能的人 |
折节待士 |
指屈己待人。 |
折节向学 |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向、作风。形容努力刻苦,奋发学习 |
折腰升斗 |
折腰:弯腰。比喻忍受屈辱 |
折桂攀蟾 |
蟾:蟾蜍。折月中桂花,攀月中蟾蜍。比喻科举及第 |
折柳攀花 |
折:断。比喻男子狎妓 |
折券弃债 |
券:泛指票据、凭证。指销毁债券,不再索偿 |
折冲将军 |
折冲:挫退敌方的战车。三国时魏国大将乐进的封号。指英勇无比的人 |
折冲千里 |
冲:古代战车;折冲:摧毁敌方的战车,指抵御敌人。指军事上进行外交谈判 |
爪牙之将 |
爪牙:比喻辅佐的人。指勇敢的卫士或得力的助手 |
爪牙之士 |
爪牙:比喻辅佐的人。指勇敢的卫士或得力的助手 |
照天蜡烛 |
照亮天空的烛光。比喻官吏的明察 |
朝飞暮卷 |
朝:早晨;暮:傍晚。形容天气的变化和景色的优美 |
朝露溘至 |
形容人生短促好似朝露那样。 |
朝闻夕没 |
早晨闻道,晚上可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
朝锺暮鼓 |
佛寺晨撞锺,暮击鼓以报时。同“朝钟暮鼓”。 |
朝观夕览 |
朝:早晨。早晨看晚上也看。形容对宝贵的东西爱不释手 |
朝西暮东 |
朝:早晨。早晨在西,晚上在东。指行踪不定。比喻变来变去,不专一 |
朝衣东市 |
指大臣等待被杀。 |
朝行夕改 |
朝:早晨。早晨颁布的政令晚上就更改。形容政令无常,局势混乱 |
朝蝇暮蚊 |
早上的苍蝇晚上的蚊子。比喻坏人横行 |
朝荣暮落 |
朝:早晨。早晨开的花晚上就凋落。比喻富贵无常 |
朝荣夕灭 |
早晨开花傍晚凋谢。比喻生命短促,荣辱无常 |
朝荣夕毙 |
毙:死亡。早晨开花傍晚凋谢。比喻生命短促,荣辱无常 |
朝荣夕悴 |
早晨开花傍晚凋谢。比喻生命短促,荣辱无常 |
朝耕暮耘 |
耘:锄草。早上耕种晚上锄草。形容非常勤劳 |
朝督暮责 |
朝:白天;暮:傍晚。从早到晚不停地督促检查。形容督促检查非常严格 |
朝真暮伪 |
朝:早晨。事情早上这样说晚上那样说,没有定说 |
朝益暮习 |
朝:白天;益:增加;暮:晚上。白天学习新知识,晚上就温习。形容学习用功 |
朝盈夕虚 |
盈:满;虚:空虚。早上充盈,晚上空虚。形容对人忽冷忽热,反复无常 |
朝气勃勃 |
朝:早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
朝歌暮宴 |
朝:早晨。从早到晚不是歌舞就是宴饮。形容欢娱无度的生活 |
朝来暮去 |
朝:早晨;暮:傍晚。黄昏过去清晨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
朝朝暮夕 |
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 |
朝更夕改 |
朝:早上。早晨刚变过,晚上又改变。形容施政或言行经常变动不定 |
朝晖夕阴 |
晖:日光。早晚阴晴变化 |
朝施暮戮 |
施:施行;戮:杀戮。早上发令晚上杀戮。形容实行高压手段 |
朝新暮敝 |
敝:破。早上是新的到晚上就破了。指物件质量差 |
朝打暮骂 |
朝:早晨;暮:晚间。早晨打晚间骂 |
朝思暮念 |
朝:早晨。从早到晚思念不已。多用于男女恋情 |
朝思夕计 |
朝:早晨。早晚都在思考。形容集中精力思考问题 |
朝思夕想 |
朝:早晨。从早到晚思念不已。多用于男女恋情 |
朝夕共处 |
朝:早晨。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 |
朝夕之策 |
朝夕:一早一晚;策:计策。一早一晚的打算。形容只图眼前利益的计策 |
朝夕不倦 |
朝:早晨。早晚都不懈怠。形容勤奋努力,孜孜不倦 |
朝夕不保 |
朝:早上;夕:黄昏。早晨不能保证晚上的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
朝四暮三 |
原指使用骗术欺骗人。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
朝参暮礼 |
参:参拜;礼:表敬意。早晚参拜。形容态度虔诚 |
朝出夕改 |
朝:早晨。早晨颁布的政令晚上就更改。形容政令无常,局势混乱 |
朝兢夕惕 |
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不敢疏忽懈怠 |
朝令夜遁 |
令:召。早上被征召,晚上就隐退。形容甘于隐居避世 |
朝令夕更 |
朝:早上;夕:黄昏。早晨下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变,让人无所适从 |
朝乾夕愓 |
指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 |
朝东暮西 |
朝:早晨。早晨在东,晚上在西。指行踪不定。比喻变来变去,不专一 |
朝不图夕 |
图:图谋。早晨不能为晚上打算。形容形势危急或境况窘迫 |
朝三暮二 |
比喻主意多变。 |
昭穆伦序 |
昭穆: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始祖居中,二、四、六世居左称昭,三、五、七世居右称穆;伦序:伦常次序。泛指家族辈分 |
昭然著闻 |
昭然:明白的样子;著闻:众所闻知。指明明白白,大家都知道 |
昭然在目 |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
昭然可见 |
昭然:明白的样子。指明明白白,可以着见 |
昭昭之明 |
昭昭:光明,明亮。形容人的明察或明见 |
昭昭之宇 |
昭昭:光明;宇:宇宙,指世界。指光明的世界 |
招魂续魄 |
指魂魄不失散。比喻悼念死者 |
招魂扬幡 |
魂:灵魂;招魂:招回灵魂;幡:一种垂直悬挂的窄长的旗子。比喻为死亡的旧事物复活进行鼓吹 |
招降纳顺 |
招:招引;纳:接纳;顺:归顺。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
招降纳附 |
招:招引;纳:接纳;附:归附。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
招降纳款 |
招:招引;纳:接纳;款:投诚。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
招门纳婿 |
招门:招进门。旧时男子家贫,女家无子,招以为婿 |
招贤礼士 |
招:招收;贤:有才德的人;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广泛网罗人才 |
招贤下士 |
招:招收;贤:有才德的人;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广泛网罗人才 |
招财纳福 |
纳:享受。发财享福 |
召神弄鬼 |
召唤或迫使精灵或魔鬼等出现或服从自己 |
召之即来 |
召:同“招”。一经召唤立即就来。形容唯命是从 |
长春不老 |
犹言长生不老。 |